乌龙茶的泡面是怎么回事?在泡一些乌龙茶的时候,尤其是武夷岩茶,冲泡出来的茶汤表面都会有一圈泡沫,觉得是不是因为这茶不是很干净呢?其实,我们在泡茶时,由于水流的振荡,茶汤表面会产生泡沫,而这泡沫就是——茶皂素。 茶皂素是一类结构复杂的糖苷类化合物,茶皂素味苦而辛辣,难溶于冷水,PH值5.6--5.7之间呈微酸性。它具有很强的起泡力,不受水质硬度的影响,所以一般泡沫丰富的茶滋味相对浓郁。像茶皂素这样的糖苷类物质在植物界广泛存在。 如:人参中的人参皂苷是抗氧化剂,大蒜、洋葱中的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同样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,抗癌等功效。 科学研究表明,茶皂素具有抗菌消炎,镇痛等作用,所以不但对人体无害,反而有益。 早在古代,人们关注到泡茶时出现的泡沫,并将这种“白沫”视为一种精华。 我国晋代(265—420年)杜育所住的《荈赋》里就有诗云:“惟兹初成,沫沈华浮。焕如积雪,晔若春敷”。形容初次冲泡茶叶后,细轻的汤花浮上来,光亮鲜明好像耀眼的积雪,华丽灿烂又如欣向荣的春花一样。茶皂素是山茶科植物中含有的一类天然糖苷化合物,是一类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的混合物,基本结构由皂苷元、糖体、有机酸三部分组成。 茶皂素具有山茶属植物皂苷的通性,它是一种熔点为223~224°C的无色无灰的微细柱状结晶,味苦而辛辣,能起泡,并有溶血作用。
[查看原文]反复煮过的水对人体有害吗?古人对泡茶用水十分讲究,他们的选择,主要有三个标准:一是水要甘而洁;二是水要活而清鲜;三是贮水要得法。 一般来说,泡白茶、红茶的水,水温都要在90℃以上,而泡乌龙茶、普洱茶至少需要95℃以上,茶的香气和滋味才能充分得到体现。 在现实生活中,因为我们的烧水壶容量都比较大,一壶水往往能冲四五泡,甚至更多。 有很多茶友每次泡茶时,都需要将水反复烧开,有的干脆不关火,让煮水炉一直在烧。为此,茶界也出现了一种声音,就是说反复烧水十分不好,乃至喝了致癌等等。 但事实上,这样的一种说法并不严谨,反而对不少茶友造成了困扰,究竟是煮还是不煮呢。通常,我们饮用的自来水都需要充分烧开,因为这样能减少水中的氯仿含量,而这个充分烧开的时间,大家的共同认知是2至3分钟。而水烧开后,如果继续保持沸腾,则亚硝酸盐的浓度会有所上升。 科学实验证明,水中的亚硝酸盐在持续煮沸21小时后,浓度上升了4倍。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持续烧水,或者反复烧水不好的原因。但同时,科学实验也证明,水反复烧开3-5次,或烧开后持续加热10分钟,里面的亚硝酸盐浓度其实是没有什么变化的。 所以,我们是并不需要把持续烧水,或反复烧水的问题过于小题大做的。
[查看原文]泡茶选择什么样的水?泡茶从古至今只对水质有颇有要求 1、清。就是要求无色透明,无沉淀物。这是最基本的要求,也是一种常识。如果水质不清,古人也想方设法使之变清。 2、活。有了“清作”为前提,古人要求水“活”。所谓活是要用流动的水。苏东坡《汲江水煎茶》,在月色朦胧中用大瓢将江水取来,当夜使用活火烹饮,方能煎得好茶,真是经验之谈。 3、轻。这是古人的一条标准,现代科学中,运用化学分析的方法,将每毫升含有8毫克以上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,不到8毫克的称为软水,硬水重于软水。实验证明,用软水泡茶,色香味俱佳;用硬水泡茶,则茶汤变色,香味也大为逊色。 4、甘。水是用来喝的,最终要求还是要有滋味,宋代诗人杨万里有“下山汲井得甘冷”之句,可谓一言知之。古人品水味,尢崇甘冷或曰甘冽。所谓甘就是水一入口,舌与两颊之间会产生甜滋滋的感觉,凡水泉甘者能助茶味。 5、冽。就是冷、寒。古人认为寒冷的水,尢其是冰水、雪水,滋味最佳。这个看法也自有依据,水在结晶过程中,杂质下沉,结晶的冰相对而言比较纯净。至于雪水,更为宝贵。现代科学证明,自然界中的水,只有雪水、雨水才是纯轻水,宜于泡茶。
[查看原文]